历史经典赛事

四川“村BA”火了篮球 旺了乡村

骄阳似火,热不过四川乡村篮球的沸腾激情!7月17日,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在珙县巡场镇三合村落下战幕。当宜宾兴文队最终捧起冠军奖杯,全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浪,既是为胜利加冕,更昭示着一场以体育为媒、赋能乡村振兴的四川实践正迸发出澎湃动能。

“村BA”总决赛现场这场深深扎根乡土的体育赛事,早已超越篮球竞技本身,成为点燃乡村文化自信、驱动乡村经济活力、凝聚乡村治理合力的新引擎。

“篮球+”模式

赛场上跃动的乡村经济新脉搏

赛场之外,“村BA”搭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乡村大集市。据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总规划师连燕介绍,本次赛事巧妙融合“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精心配套了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展销、农特产品展销、烧烤美食消费节等系列活动,发放200万元消费券的同时,同步推出4条县内精品旅游线路。

赛场外也是人头攒动“赛事影响力远超预期,”连燕坦言,这场赛事不仅向四方来客亮出了珙县及四川各地丰富的非遗瑰宝与优质农特产品,更给本地商家带来汹涌客流,赛事期间,商家销售额相较平日普遍实现翻番增长。

场外集市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数据印证了赛事的火爆,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村BA”赛事期间,珙县累计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400万元。位于巡场镇三合村的主赛场,日均观赛客流超1.2万人次。人潮涌动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长与乡村收益。连燕表示,未来珙县将继续深耕“农文商旅”融合路径,放大赛事综合带动效应,持续为村民增收、乡村聚力注入动能。

赛场上的乡土情

汗水浇灌出的凝聚力与自豪感

决赛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宜宾兴文对阵乐山马边,两支队伍实力旗鼓相当,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巅峰对决。

决赛现场座无虚席“今天的决赛看得人热血沸腾!”赛后,来自珙县本地的观众罗奕仍难掩激动,声音里还带着未平的亢奋,“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还是早早来到现场,为家乡球队呐喊助威,现场更是座无虚席,连过道都全是人。”罗奕表示,虽然兴文队上场就拿下三分首杀,但乐山队立马发起猛烈反攻,兴文队比分一度落后,全场助威声浪像是为场上球员注入一针逆转的‘强心剂’,最终兴文队如愿夺冠。

“太紧张了,全程都在为他们捏一把汗,对手也很强劲。”当终场哨响,兴文队夺冠的瞬间,罗奕和所有观众一起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球员们太棒了,这是属于宜宾的荣耀!”

比赛现场专程从乐山马边赶来的球迷陈思名,虽为家乡球队惜败4分而遗憾,却深深折服于场上每位球员的拼劲,“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较量!球员们完美诠释了体育精神——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几百里的奔波,能感受到这样的激情与氛围,值了!”赛后,他也对冠军兴文队送上真诚祝贺,“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也很喜欢宜宾,也祝马边篮球越来越好,下次能带着更猛的劲头回来。”

“赛事期间,很多观众从头看到尾,很多球迷散场都迟迟不不愿走,珙县球迷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呐喊,无论主队还是客队。”四川著名篮球赛事主持人黄忠杰表示,他见证过太多专业赛事,却仍被这片乡土球场的纯粹深深打动。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场跨越数百里的较量,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球员的汗水与观众的呐喊在热浪里交融,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荣耀背后的勋章

汗水与伤痛铸就冠军之路

总决赛MVP的殊荣,由宜宾兴文队的应鑫获得。然而,这份个人荣誉的背后,是整支球队用坚韧意志和累累伤痕共同铸就的冠军之路。“这份荣誉属于大家,太不容易了!”应鑫的感慨发自肺腑。

宜宾兴文队捧起冠军奖杯他表示,在“村BA”赛事期间,市运会比赛也在同步进行,高强度的比赛对全队每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队的一名主力队员在第一场比赛就因受伤无法继续参赛,球队很多队员都有负伤,但大家都在咬牙坚持。”应鑫同样是带伤上场,他的大腿内侧肌肉前几天在市运会赛场上拉伤,因着连日来高强度的赛程导致肌肉撕裂,虽是如此,但兴文队仍是靠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服输的精神,一场一场拼搏最终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前,“只要踏上球场,满脑子就一个念头:不能辜负身边的人和家乡的观众。”

球场上的应鑫决赛时兴文队比方一度落后,“每一场球,我们几乎都经历过落后,我们早习惯了逆风局。”应鑫说,“支撑我们逆转的,是超强的凝聚力,是每个人心中那份永不言弃的信念!我们相信,只要团结拼搏,比分一定能追回来,观众的热情也同样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动力。这荣耀属于大家,属于每一个不认输的瞬间。”

从政府精准布局借“赛”兴村,到商家借势迎来客流与收入的翻倍增长;从万千乡亲顶着烈日为家乡荣誉忘我呐喊,到球员们忍受伤痛为集体荣耀血战到底——四川“村BA”如同一颗活力四射的火种,点燃的不只是篮球场上的激情对抗,更是燎原之势的乡村内生动力。当体育精神深植沃土,文化自信得以张扬,经济活水持续奔涌,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一条以“体育兴村”助力四川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正变得无比清晰而坚实。篮球落地的声响,已然与乡村前进的铿锵步伐同频共振。

编辑:胡倩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